曲折的北部海岸線,對我而言不只是一條風景優美的景觀路線,而是一條生命的臍帶,那裡有我祖先漂洋過海的故事、有伯公居住的土角厝、有黎明在沙灘捕魚的記憶;在望海的山城九份,還有祖父當年採礦過的廢礦坑、有父親的孩提生活,而位於台灣頭的雨港基隆,是我的出生地、我的成長和我最深刻的童年記憶。或許是因為這樣吧!每一次回到這個海岸,感覺總是在景與情之間拉鋸,分不清難以言說的這些那些,究竟是因為景色還是心情。



我喜歡下雨的時候回去基隆,雨天灰暗的色調,潮溼而陰沉的氛圍,正是回鄉的心情。昔日的基隆,雨季長達二百天以上,近年來,由於全球溫室效應,「雨港基隆」早已不再多雨,曾經的迷濛街道、淅瀝瀝的雨之旋律、大船泊港的長鳴,都成了老基隆人心底深沈的記憶,這個不大的港口城市山嶺聳立,房舍沿著山坡而建,市街的格局有些侷促、有點凌亂,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這片駁雜的色彩間匆忙來去,不曾關注歷史滄桑的角落,卻沒有忽略遠近馳名的廟口小吃。這廟,矗立在這裡已有百年,不過記得它的人恐怕比不上記得天婦羅、鼎邊趖小吃攤來得多,一字排開的各式小吃佔據了整條街,這街,似乎也沒人知道叫甚麼街,對於遊客來說這些似乎都不是重點,畢竟來來去去的都是過眼雲煙的繁華,每次來到廟口我也總是吃到撐不下為止,貪戀的是記憶味覺中那個不願說再見的昨天之味。



隨著海岸線蜿蜒起伏的濱海公路,一路汪洋一路山的串起了金山、野柳、東北角海岸以及山區的金瓜石、九份等地區,從基隆往北來到了舊稱金包里的金山鄉,著名的朱銘美術館就坐落在向海的山頭上,朱銘的《人間》和《太極》系列雕塑,散落在寬闊的如茵草坪上,迎著陽光與海風,無話的望著這海岸的風雲變化,悠悠的訴說著形形色色的世間煙火。九份的悲情是屬於父親的,昔日的輕便路上有他不悔的童年記事,祖父採礦過的廢礦坑內灰黑煤漬,是父親深藏的兒時生活剪影,描繪的是難以言說的陰鬱。猶記得第一次陪父親來到九份時,他無言的表情就像那靜默的山丘,彷彿最愛的、最憂煩的、最苦的,都在這裡了。



九份的四季各具特色,日出日落之間動靜皆是美。春天,低海拔的雲海飄飄渺渺;仲夏的黃昏,遠處漁舟點點,滿天星空;秋天,五節芒花迎風搖曳;冬天,雲霧籠罩山中,如詩如畫,人世間風塵不也是那雲霧山靄,一陣子淡,一陣子濃,風吹來,又稀散無縱影。九份的興衰與金、煤礦的開採息息相關,到處可見先民胼手胝足、篳路籃履之遺跡,十幾年前九份繁華落盡,淘金、採煤的人散去了,只留下蒼涼,拜著電影「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拍攝地點所賜,九份再度成了明星般的熱鬧小鎮,以過去的礦山文化和採金歷史,成為人們尋找往日情懷的熱門景點,雖然原來的氣質早已走了樣,不過迂迴在石階組成的豎崎路上、閒逛在商店林立的狹窄基山街上、,或是走進一家茶館,泡壺好茶與朋友談天說地,左眺太平洋、右賞基隆山,也另有一種在人群當中的煩擾與安全感。



告別了屬於昏黃姿色的九份,就進入了東北角海岸風景區,從北面的入口南雅一直到南邊的北關為止,沿途沒有林立的煙囪、沒有高樓大廈,環繞四周的只有起伏的山嶺、壯闊的灣岬、拍岸的浪花、恬靜的漁村以及奇幻多變的海蝕地形、和繁花似錦的海濱植物,沿著公路一路南行,呼吸之間盡是自然的豐美精采。

東北角海岸最著名的景觀,以地質、地形和海濱生態為主,北口的南雅以海邊千奇百怪的岩石著稱,神似彩繪的風化紋路可說是東北角最明顯的象徵,順著岩石層面的波紋,讓人想像起古世代的海水在你腳下流動的生命力。而沿線最具代表性的生態觀察路線就是龍洞岬灣步道,漫步在這一條三公里長的步道,有如行走在一個具有時間與空間美的實體型態上,那種感覺是踏踏實實的,觸動了對大地運動史的關懷與認知。步道串聯了東北角的二大岬角,也串聯起三百五十萬年前與四千萬年前不同時空的地質年代,古老而堅硬、高聳的岩壁,成了攀岩者最愛挑戰的場地,高峻的岩壁上經常可見像蜘蛛人一樣,攀附其上練著壁虎功的挑戰者。


除了變化萬千的奇岩以及綺麗景色之外,東北角海岸也擁有別具特色的漁村風光、生鮮美味及人文景觀,如果你有興致,也不妨隨時轉進濱海的小漁村內,體驗那種從車馬喧囂的通衢闖進了通幽曲徑的感覺,就地取材的石頭厝、沈靜的漁村生活,雖沒有名山勝水襯托,卻自有一股教人塵憂盡除的質樸。


當你遠遠望見孤立在岬灣上純白色的三貂角燈塔,整個東北角已經走了一大半了,守著山海超過一甲子歲月的三貂角燈塔已對外開放,燈塔內設有展覽室,展示與燈塔有關之裝備與資訊。從三貂角往南全長約23公里的海岸線,幾乎和東北季風平行,因此海蝕平台發育良好,春季時,海蝕平台生長許多綠油油的石蓴與綠色藻類,猶如舖上了一層天然的綠地毯,在潮池裡或石塊下,可以發現許多海葵、蜑螺、鐘螺、珠螺、海兔、寄居蟹和螃蟹,低潮帶附近則有許多小杉苔、珊瑚藻、海葵、藤壺和海鞘生長。



對於喜好磯釣的釣友而言,萊萊可說是相當熟悉的釣場,這裡是歷年舉辦大規模國際磯釣比賽的競技場地,綠油油的石蓴,牡丹花般的開著、漫無止盡的延伸著,引來了覓食的海魚,也引來了喜歡與魚搏鬥的人們,在這個音樂舞台般的海蝕平台上,互相博命的演出一場拉鋸戰。過了萊萊,就到了台北縣與宜蘭縣兩縣交界的石城,關於交界點,有一段歷史的故事可說,石城名稱的由來,據說是因為三百年前,有紅毛番在海邊以巨石建築海岸防禦工事而來,臨海狹長的岩石海岸及片狀的海蝕平臺,海水經年清澈見底,常有潛水高手前往探查及體驗。服務區內附設的石城咖啡,是喝一杯咖啡的歇腳處,咖啡的香引人遐想,咖啡的苦讓人回味,在海與山的交界,以情襯景,以景悟情,遊走的是一顆輕盈的心,由此遠眺龜山島,晴時碧海藍天相輝映,細雨紛飛時霧漫迷濛天接水,尤其是東北季風到訪時節,沿岸波濤洶湧,氣勢磅薄。



迎著鹹鹹的海風,跟著海水走,就到了昔日進入宜蘭的關隘-北關,海濱矗立著一棟灰牆紅瓦的現代式閩南建築,那就是以獅子為主題的河東堂獅子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兩千餘件與獅子有關文物,頗值得一看。一趟北部海岸之旅,是尋根、是訪鄉、也是遊賞於天地山海之間的山海之旅。到了這裡該是日暮西山時刻,海面漁火點點、夜空星光漸閃,在幕起幕落之間,張眼閉眼之間,心田裡靜靜吟唱著一首歌,終於告別也開始回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基隆 九份 東北角
    全站熱搜

    ky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