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夏季的風物詩,莫過於從7月1日到7月31日、長達1個月的“祗園祭”了,是從平安時代開始持續約1100年以上的八阪神社之祭禮,有豐富多彩活動,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祇園祭最主要的活動便是是山鉾遊行,祭典高潮的「前祭」,3座神轎由四條烏丸出發至「御旅所」停留1個禮拜,之後舉行「後祭」將神轎送回八坂神社。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包括花車巡行在內的各種活動都縮小了舉辦,今年時隔3年恢復正統形式舉辦。前祭和後祭的宵山將於2022年7月14日(星期四)、7月15日(星期五)、7月16日(星期六)、7月23日(星期六)這4天內舉行。
前祭
(後祭)大船鉾:大船鉾在幕末被燒毀,在時隔150年後的2014年重新復活,御神體為神功皇后,因此造型便是來自神功皇后的戰船。 昔日船首裝飾著龍頭,船尾裝飾著金幣,不過龍頭也被燒毀了,但是金幣還在,很壯觀 。
(後祭)北觀音山
七夕祭
“七夕”原是農曆7月7日,牛郎與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日子,在中國的習俗中這一天是婦女們向織女祈願的“乞巧節”,這項習俗在奈良時代(710年~784年)傳入日本,與盂蘭盆節時將織好的布供奉在祖先靈前的“棚機”儀式融合成為日本的“七夕祭起源”。 京都會在農曆七夕(陽曆8月)舉辦爲時10天以“許願”爲主題的活動。由竹、光等演繹的『京之七夕』如夢似幻般,浪漫的讓人忘記了白天的酷熱,歷年在「鴨川」「堀川」「北野紙屋川」「梅小路ア」「宮津市」等多處會場舉辦,開催期間也稍有不同,大約是在 8月1日~21日之間。詳細日期請至http://www.kyoto-tanabata.jp/查詢。
【鴨川地區】
風鈴燈和光之竹給鴨川帶來凉爽的風。布置有清凉的“風鈴燈”和華麗光影映照下矮竹一路延伸的“竹與燈的散步路”等,還可在各會場的“繪葉書短冊”寫下心願掛上竹子許願喔。
【堀川地區】二條城、堀川篝火之道
堀川遊步道有篝火演出,御池通~一条戻橋周邊,有呈現夜空中漫天銀河的“光之銀河”,川中有利用光影在水面上演繹出流光溢彩的“友禪流”。二條城在國寶二之丸禦殿實施全息投影和庭園的燈光照明。
【北野紙屋川地區】
北野天滿宮開放夜間特別參拜,境內以竹子裝潢,夢幻美麗。御手洗川也有足燈明神事。
【梅小路地區】8月2日(週五)~12日(節日)
梅小路公園也會裝飾燈飾和行燈,溫柔燈光與白天的公園截然不同。
大文字五山送火
京都的“大文字五山送火”是夏季的風物詩,也是在8月16日晚上舉行,當地人大白天就得上山堆起薪材,到了午後8點,舉著篝火在環繞京都盆地的五座山的半山腰,以火把點燃出「大文字」「左大文字」「船形」「鳥居形」「妙法」等巨大文字的傳統行事。
五山送火的起源諸說紛紜:①平安初期由弘法大師空海所創②室町中期足利義政所創③江戸初期近衛信尹所創,一般認為是送走盂蘭盆節的祖先魂靈而焚燒的篝火,總之,這個習俗被保留至今,據說,這天要把水杯注滿水,讓水面倒映出燃燒的大文字,然後喝下去,可以去災避邪。
最有名的是大文字山的“大”字篝火、松崎西山與東山的“妙”字與“法”字篝火。
大文字:京都東山如意嶽。晚間8時整點火。
左大文字:京都金閣寺大北山(左大文字山)。
妙、法:松崎西山(萬燈籠山)・東山(大黑天山)
船形:西賀茂船山。
鳥居形:嵯峨曼荼羅山。
很推薦去京都塔觀賞,視野很好!!
拍照的話,從浮見堂拍過去的畫面感覺很夢幻!!
京菓子「鶴屋吉信」的期間限定水羊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