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北東北縄文遺跡群】已獲得推薦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遺跡群包括北海道、青森縣、秋田縣、岩手縣等的17處縄文遺跡。包括村莊、墓地和作為儀式和典禮場所的環形石頭等顯示繩文人生活實態的場所。繩文遺跡所在的北海道和東北北部地方,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低地等不同的地形,也擁有內陸海灣、湖沼和水量豐富的河流。此地區擁有以山毛櫸為主的冷溫帶落葉闊葉林,以及暖洋流和寒洋流交匯處的豐富漁場,鮭魚和鱒魚等洄游性魚類在這裡逆流而上。在這種食物供應安定的環境中,人們在大約15000年前開始使用陶器並開始定居下來。在之後的1萬多年裡,他們繼續以採集、捕魚和狩獵為生,同時適應環境的變化,如氣候變暖、變冷以及海洋的進退。定居之初他們還發展出一種精緻、複雜的精神文化,建造了墓地、祭祀和禮儀的祭品拋棄場以及土堤、環形列石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祈求豐穣的場所。
17處遺跡 : 1.大平山元遺跡 2.垣之島遺跡 3.北黄金貝塚4.田小屋野貝塚5.二之森貝塚6.三内丸山遺跡7.大船遺跡8.御所野遺跡9.入江貝塚10.小牧野遺跡11.伊勢堂岱遺跡12.大湯環状列石13.Kiusu 周堤墓群14.大森勝山遺跡15.高砂貝塚16.亀岡石器時代遺跡17.是川石器時代遺跡。 https://jomon-japan.jp/
◆北海道 (6遺跡)
大船遺跡(函館市)、垣之島遺跡(函館市)、Kiusu周堤墓群(千歳市)、北黄金貝塚(伊達市)、入江貝塚(洞爺湖町)、高砂貝塚(洞爺湖町)
◆青森縣 (8遺跡)
三内丸山遺跡(青森市)、小牧野遺跡(青森市)、大森勝山遺跡(弘前市)、是川石器時代遺跡(八戸市)、田小屋野貝塚(津輕市)、亀岡石器時代遺跡(津輕市)、大平山元遺跡(外之濱町)、二之森貝塚(七戸町)
◆岩手縣 (1遺跡)
御所野遺跡(一戸町)
◆秋田縣 (2遺跡)
大湯環状列石(鹿角市)、伊勢堂岱遺跡(北秋田市)
大船遺跡(函館市)
垣之島遺跡(函館市)擁有日本國內最大的繩文堤壩遺構
北海道伊達市「史跡 北黄金貝塚」遺跡全景
在 函館市北部的南茅部設有「 函館市縄文文化交流中心」,展出 1200多件 3500多年前製造的土器、陶器和配飾,包括北海道唯一的國寶中空土偶。還售有可愛的繩文造型甜品。地點: 函館市臼尻町551-1
三内丸山遺跡(青森市) :三内丸山遺跡是日本最大的縄文集落,為國家指定特別史跡
遮光器土偶
小牧野遺跡 環状列石(小牧野式配列)
青森縣內出土繩文文物
御所野遺跡(一戸町)
御所野遺址是繩文時代中期繩文人生活了800年的村莊遺跡,東西細長的丘陵地台地上分布著竪穴住居跡、盛土遺構、配石遺構等遺跡,集落附近流著馬淵川,東側的丘陵地有廣闊的「縄文之森」,御所野村的人們在其支流周邊豐富的森林中狩猟、採集、漁勞等生活著,除了繩文陶器和石器之外,在遺址中還發現了許多文物,如作為粘合劑的瀝青、用於祭祀和祈禱的石棒及一座被燒毀的土坑建築等。
在御所野縄文公園内設側有御所野縄文博物館,館内有3間展示室,以150英吋的大螢幕和投影,展示約4,000年前焼失住居的遺跡出土状況、出土的土器、生活遺跡和四季的變化等資訊。此外,還有土器製作及首飾製作體驗工房,並經常舉辦觀星、楮樹樹皮纖維等各種繩文體驗。
大湯環状列石(鹿角市)
大湯環状列石 万座環状列石: 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的東北繩文遺跡其中之一,遺跡內沒有任何現代物的設置,保存著珍貴的原始氣息,可完全感受下繩文時代的氣氛~
大湯環状列石 土器
伊勢堂岱遺跡
北秋田市的「伊勢堂岱遺跡」是約4,000年前的遺跡,也是日本國內唯一發現四處環狀列石的考古遺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設有「伊勢堂岱縄文館」裡展示出土的土偶,博物館商店販賣有以出土土偶為構思製作的商品,很適合買來當的紀念品,冬季下雪時關閉。
北海道北東北縄文遺跡群周遊地圖「JOMON MAP」已出爐!
圖片提供 https://jomon-japan.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