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廳自今年開始設立「日本遺産」認定制度,「日本遺産」指的是與地域有關聯、具時代特徴的有形、無形文化財,第一回申請的共有83件,經審查後於4月24日發布經過認定的18件「日本遺産」。日本文化廳表示,此舉旨在向外國遊客宣傳地區寶貴的歷史文化財產,並重視能道出傳統文化魅力的故事性,以振興旅遊業。至2020年東京舉辦奧林匹克大會為止,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日本遺産」認定,直到達100件為止。
第一批出爐的「日本遺産」為:
1.近世日本教育遺産群-學習之心・禮節的本源-水戸市(茨城縣)、足利市(栃木縣)、備前市(岡山縣)、日田市(大分縣)
包括水戸藩藩校的「舊弘道館」、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學校「足利學校跡」、曾提供平民教育的「舊閑谷學校」、人才辈出的私塾「咸宜園舊址」等普及日本庶民教育,作為日本近代化原動力的教育遺產。
2.嬶天下―群馬的絹物語~桐生市、甘樂町、中之條町、片品村
群馬縣自江戶時代起開始盛行養蠶,當時便是由女性從事養蠶、製絲、編織來維持家計,所謂”嬶天下”指的便是由女性掌權的家庭。群馬的絹物語包括:桐生市:白瀧神社、舊模範工場桐生撚糸合資會社事務所棟、桐生新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後藤織物、織物参考館”紫”、桐生織物會館舊館等6處。甘樂町:舊小幡組製絲磚造倉庫、甘樂町養蠶、製絲、編織資料、甘樂社小幡組由來碑等3件。中之條町:富澤家住宅、六合赤岩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等2處。片品村:永井流養蠶傳習所實習棟。
3.與加賀前田家有淵源之町民文化盛開之町高岡―心、技、心
高岡市與前田家有關連的寺社、北前船、傳統工藝等相關的建築物等。
4.燈火飛舞的半島 能登~狂熱的奉燈祭~石川縣的七尾市、輪島市、珠洲市、志賀町、穴水町、能登町
奉燈祭是能登半島夏季最盛大的燈籠神事,大約有200個地區會相繼舉行此祭典,尤其以七尾市的石崎奉燈祭最盛大,漁師們一邊大聲吆喝、一邊提著奉燈遊行,其中大的奉燈是高15公尺、寬3公尺、重2噸,需由100個壯丁來抬,奉燈上都會寫上吉祥的漢字,到了夜晚奉燈會點亮,熱力四射。
5.連結海與都若狭往来文化遺産群~御食國若狭與鯖街道~小浜市、若狭町
若狭自古便是進貢朝廷海産物、塩等食材的御食國,中世以降若狭的美物成為支援京都食文化的寶庫,連結若狭與京都的「鯖街道」已有1500年歷史,一直是食材、物資、人與文化的交流之道。
6.保有「信長公款待之心」的戰國城下町・岐阜 岐阜市
織田信長以岐阜城為據點朝著統一天下的目標前進,他一邊戰爭一邊在城內建造宮殿,將金華山、長良川、城下町一起創造成最高品質的款待空間,更發展出日本獨自的鵜飼觀賞文化,深深吸引傳教師Luís Fróis及世界各地的賓客。信長的待客之道成就了日本人的『款待文化』,也深入岐阜市觀光的骨子裡。
岐阜市長良川鵜飼在毎年5月11日至10月15日毎日開催,夏季7、8月期間的每周六有2鵜飼觀覽活動,遊客可搭船觀賞這1300年以上歷史傳統捕魚文化,穿著傳統装束的鵜匠在點燃著篝火的漁船上「ㄏㄡ!ㄏㄡ!」的叫著,驅使鵜鳥捕捉鮎魚。俳句聖人松尾芭蕉到訪岐阜時,遊覽鸕鶿捕魚後曾留下「始爲清雅終感傷,漁舟漂河上」的名句。
官網 http://www.ukai-gifucity.jp/ukai/GUJW0100.asp
7.祭神皇女斎王之都 斎宮明和町
齋王指在伊勢神宮、賀茂神社擔任巫女的未婚皇女、王女,代表皇室侍奉天照大神。三重縣多氣郡明和町的斎宮站(近鐵電車松阪站和伊勢市站之間)附近便是昔日伊勢神宮斎王居住的宮殿。這個考古挖掘出的“齋宮跡”,東西長達2,000m、南北長達700m、面積約為140ha,飛鳥・奈良・平安・鐮倉時代以來,奉獻出青春的公主們、以及無數侍奉她們的人,都曾在這裏居住過,於1979年3月被指定為國家歷史遺跡,考古挖掘的調查工作現在仍在繼續進行。
昔日新天皇即位時,新的齋王也會隨即從未婚皇室女性中選出。持續著自宅、宮廷、京城外的野宮的生活以及閉關,當選三年之後的金秋九月,齋王與貴族男女及侍從共計數百人,在晚上從首都前往伊勢。齋王在首都覲見天皇,天皇將被稱為「分別之梳」的黃楊木梳插在齋王的劉海上,齋王的旅途被稱為「群行」,要從首都花費6天的時間,慢慢地走向伊勢。每年野花菖蒲開花的6月上旬,在齋宮歷史博物館會舉辦 “齋王祭”,重現以十二單為首的平安時代之雅趣,由齋王、女官、童女等總計約150人左右組成的“齋王群行”重現齋王啟程的風姿。
現在這裡設有齋宮歷史博物館,展示《伊勢物語》《源氏物語》等古典文學和考古挖掘成果。2015年的齋王祭將於6月6日舉行前夜祭(17點至21點)、6月7日舉行禱告儀式及齋王群行(13點至15點,雨天取消)
地點:齋宮歷史博物館附近 多氣郡明和町竹川
交通:近鐵山田線・齋宮站下車後步行約15分鐘
8.琵琶湖及水邊景觀―祈求與生活的水遺産~ 大津市、彦根市、近江八幡市、高島市、東近江市、米原市
琵琶湖被視為「水之浄土」湖畔建有無數寺社,也是人們生活之地,湖邊的集落、湖中的島民也活用琵琶湖捕魚、種稻發展出獨自的食文化、漁法,與大自然融合成「和」的文化景觀。
9.日本茶800年歴史散歩~ 宇治市、和束町、木津川市、宇治田原町、八幡市、城陽市、京田辺市、南山城村
京都府的宇治市等是日本有名的茶鄉,持續800年種植、製作日本名茶。
10.丹波篠山篠山節―民謡傳唱的故鄉記憶篠山市
兵庫縣丹波筱山市每年8月舉行西日本最大的民謠盛典“Dekansho祭”。 祭典是以篠山城的三芝丸廣場為舞臺,以圍繞著日本屈指可數的巨大木造櫓跳舞的“總舞”為中心,每年有7萬人參加,是縣內最大規模的夏日祭。 民謠Dekansho節誕生於江戶時代,由以城下町而繁榮的丹波筱山地區生活的人們,長年流傳下來。 每一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名勝、名產等都被傳唱,當地的人們都愛唱,保持民謠的世界,守護著故鄉的景色,培育著對地域的留戀。 現在仍不斷產生新的歌詞,作為將新的丹波筱山繼續唱給後代聽,一脈相承地活下去。 現在已有300號的“Dekansho節”,被指定為日本遺產以及丹波筱山市的無形文化遺產,可以說是丹波筱山的驕傲文化。
11.日本國創成之初―翱翔在飛鳥時代的女性們―明日香村、橿原市、高取町
日本最早的僧尼是11歲出家的女性善信尼:日本第ㄧ位女帝推古天皇興盛了佛教、開始與外國邦交:齊明女帝充分發揮薩滿能力建造了「石與水之都・飛鳥」:持統女帝與其夫天武天皇共同打造了「藤原京」,這些『不為人知的日本國』誕生秘話裡活躍著飛鳥女性的身影。
12.六根清浄與六感治癒之地~日本最危險的國寶鑑賞與世界屈指的鐳溫泉~三朝町
三朝溫泉是鳥取縣著名的溫泉區,以泉質含有氡、且抗氧化功效高而聞名,在三朝町內的三德山「投入堂」是日本獨有的宗教「修驗道」的古刹,這間有如鑲嵌在峭壁上的古寺到底是怎麼建成的,至今仍是個迷。傳說,這間峭壁上的寺院原本建造在山腳下,是役行者以法力將它從山腳下投上去的,因此稱為投入堂。
13.津和野今昔 ~百景圖漫步~津和野町
津和野町位於島根縣西南部,是昔日津和野藩的城下町,享有“山陰的小京都”之稱,町中心的「殿町街道」白壁武家屋敷櫛比鱗次,「津和野百景圖」是記録藩内的名所、自然、傳統藝能、風俗、人情等的100幅繪本,隨著百景圖漫步津和野町,比較今昔風光,感受昔日城下町的韻味。
14.綴飾著尾道水道的中世箱庭都市 尾道市
受惠於穿過市中心的尾道水道之賜,尾道自古便以港口城市繁榮,至今,尾道的山麓上仍保有歷史悠久的名刹寺院、神社、陡峭的坡道和彎曲靜止的尾道航道海岸線。
15.「四國遍路」~回遊型巡禮路與獨自的巡禮文化~愛媛縣・高知縣・徳島縣・香川縣之57市町村
「四國遍路」是尋訪、參拜留有空海大師足跡的88所寺院之旅,打從平安時代便已有修行僧開始遍路修行,在室町時代至江戶初期弘法大師信仰普及,遍路廣及一般庶民,一直至今,飄蕩在這一條漫漫長路上的鈴鐺聲都不曾消逝過。
16.古代日本「西之都」~與東亞交流的據點~太宰府市
大宰府自古便是日本與東亞外交、軍事的據點,現在的大宰府跡及周邊的景觀仍保持著當時的面影、宗教設施、迎賓設施、直線道路、碁盤目的地割跡等,是可以在現代感受1300年前古代國際都市之處。
17.國境之島 壹岐・對馬 ~跨越古代的橋樑~對馬市、壹岐市、五島市、新上五島町
壹岐位于九州本土和對馬中央,自古以來一直是日本與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的貿易中轉地。保留有衆多歷史遺迹,如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記錄的“一支國”都城所在的原之辻遺迹、1300年前的古墳、400多年前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文祿之役)時所建的勝本城遺迹等。
18.相良700年孕育出的保守與進取文化~日本最豐富的隠藏之里―人吉球磨~人吉市、錦町、朝霧町、多良木町、湯前町、水上村、相良村、五木村、山江村、球磨村
人吉球磨領主相良氏自鎌倉時代初期(1190年左右)入主急峻的九州山地,統治了人吉球磨700年,在日本史上稱之為「相良700年」,這期間更建立了許多神社佛閣以及神樂等信仰文化和獨自的食文化、遊戯、交通網,有如日本文化的縮圖,其中最具代表的建築便是國寶青井阿蘇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