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歌山縣那智勝浦町的補陀洛山寺境内展示著一艘全長大約只有6米的「補陀洛渡海船」,小船甲板上有一間四方環繞著象徵「發心門」「修行門」「菩薩門」「涅槃門」4座鳥居的小木屋,內部大概只有勉強可躺下一個人的空間,這是昔日觀音信仰下的寺廟的住持到了六十歲左右,便會乘著這艘船踏上永遠不會回來的旅程,目標是南海的觀音淨土「補陀洛」,這種自我捨身的修行方式稱為「補陀洛渡海」。

m060001

6221

補陀洛是梵文「Portalaka」的音譯,可解釋為「觀音浄土」。日本人認為净土存在於南方海上。在高知縣的足摺岬、室戸岬等地都有渡海記錄留下來,但最興盛的是那智補陀洛渡海。從平安時代至江戸時期全日本有56例,熊野那智有28例的渡海記錄。

303826_s

渡海船的重現主要參考熊野那智大社典蔵的16世紀「那智山宮曼荼羅」的繪圖及文獻,你可在熊野那智大社寶物殿的入口正面看見「那智山宮曼荼羅」的複製品。大鳥居背後究是雄偉的補陀洛山寺。鳥居前為那智之濱。而浮沉在熊野灘揚著白帆的渡海船,前面有2艘船以纜線牽引著。鳥居下有3位渡海的僧侶。船行方向前面有幾座島。最左的是帆立島,也就是把船拖曳至此時才揚帆,另一座島為綱切島。也就是在這此切斷牽引的綱纜,之後就委託給潮流隨波漂洋了。

88

與補陀落渡海船有關的最古老文獻是『吾妻鏡』天福元年 (1233)中的智定坊渡海記事。內容:「彼乗船者、入二屋形一之後、自外以釘皆打付、無一扉,不能觀日月光,只可憑燈,三十日程食物併油等僅用意」,從物理面來看,這簡直是自殺的行為,但是但宗教是內心世界,一心一意只想前往觀世音菩薩面前,卻是一種極其純粹的信念。

6222

帆立島與綱切島之間的島為金光坊島。江戸期的文献中顯示金光坊是16世紀真實存在的僧侶。他從渡海船中脱逃而出在附近的島嶼上陸,但是被役人捕獲就這樣直接把他投入海裡,那座島就被稱為金光坊島。之後,渡海被官方禁止,改變成為裝載代代住職遺體的水葬船。井上靖也以這個題材創作了小說「補陀洛渡海記」,之後演變成在渡海船裡裝著住持的遺體渡海。

m060003

此外,在16世紀,日秀上人的渡海船卻逆著黑潮而流,漂到了1100公里外的沖繩縣金武村沿海,當時,他來到了這個氣候溫暖、開滿紅色扶桑花、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彷彿就是 "觀音淨土"了吧。 此後,他在琉球修建了補陀落院觀音寺,並再興了那霸市琉球八社之一的波上宮,大力傳播熊野信仰。

4646851_s

369026_s

3846721_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yky 的頭像
    kyky

    嬉遊記

    ky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