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堵車站是北台灣縱貫線最早的木造車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不僅是臺鐵西部幹線的主要起、終點站,也是東部幹線對號列車和東部幹線加班直達對號列車次要的停靠站。公園內的七堵舊站據考證建於1912年,1899年時日本人將基隆港,作為來往日本至台灣的重要港口,於是修築縱貫台灣南北的鐵道,當時的七堵驛以和風樣式為主,屋頂為日本瓦,外挑迴廊屋頂以外露三叉立柱支撐,連接後廊屋頂覆上日本瓦,外牆以木製雨淋板為主,屋頂以切妻造為主,東邊倉庫則以入母屋造,是台北車站以北唯一保存原貌之日式建築車站,2007年前站裁撤後交由基隆市文化局接管,登錄為歷史建築,解體後依原貌重新建立在七堵鐵道公園,忠實重現原有的樣貌,並保留了營運時所使用的中、英文站名以及鐵路局標誌燈箱,後方月台並放置四種不同型號的小型貨櫃車,充滿懷舊氣氛又保有地方文化特色,成為基隆的文化景點,吸引許多遊客來此遊憩、拍照留念。

DSC_0205

DSC_0201

基隆到著─烏龍派出所首次台灣出差

基隆市文化局於2022年9月2日至9月15日,舉辦「基隆到著─烏龍派出所首次台灣出差」,《烏龍派出所》動漫中的兩津勘吉、大原所長、秋本麗子等人的人形板也來到七堵車站出任務,站內布置成有「葛飾區龜有公園前派出所」和辦公室等場景,還設置有《烏龍派出所》的扭蛋、拍照、鑄幣機等遊具,讓到場的遊客大呼過癮,此外,更推出集章活動,集滿七堵鐵道紀念公園、七堵慶濟宮、永平圖書館、西岸旅遊服務中心及東岸旅遊服務中心等5個紀念章,就可到七堵鐵道紀念公園或基隆市西岸旅遊服務中心兌換限量明信片一套。

DSC_0193

DSC_0204

DSC_0195

DSC_0203

DSC_0202

第二波  基隆到著─烏龍派出所正濱搞烏龍

基隆到著─烏龍派出所第二波於10月21日至12月31日來到正濱漁港搞烏龍了!由正濱舊派出所全新改照的正濱遊客中心變身為烏龍派出所,戶外廣場就可見到烏龍派出所的各個人氣角色,可盡情地和兩津勘吉等角色一起拍照打卡,一樓復刻烏龍派出所辦公室,還有兩津平常代步的腳踏車以及「平板體驗專區」由兩津勘吉台灣配音員為在地景點錄製介紹語音。樓有烏龍派出所經典場景,以及以烏龍畫風繪製的正濱漁港周邊推薦景點,可用手機掃描AR喔!休息區提供烏龍派出所漫畫可看,另一邊有基隆限定版祈福繪馬牆,展覽期間推出有正濱限定集章地圖和解謎護照,完成可換神祕贈品,展期為10月21日至12月31日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5點,詳細請至「基隆旅遊網」臉書查詢。

《烏龍派出所》兩津 x翻玩基隆正濱漁港 正濱搞烏龍集章護照 完成任務送限定明信片.jfif

《烏龍派出所》in正濱遊客中心五

《烏龍派出所》in正濱遊客中心三

《烏龍派出所》in正濱遊客中心四 (1)

瑪陵坑  福海斷橋

七堵原是原住民族巴賽人的居住地,在荷蘭人發現台灣後,雞籠巴賽人就以挖掘煤礦販賣給荷蘭人了,可說是以煤礦為原點發展起來的城市,當時的礦場主要分布在瑪陵坑、友蚋、長興三個地區,其中瑪陵坑及友蚋在日治時期就是知名礦區,瑪陵坑有日德、福海、福基等煤礦區,日德煤礦還有輕便道可至七堵火車站,山區裡至今仍可見到數處礦坑遺跡,坐落在大華三路上的福海斷橋,原是昔日福海煤礦運煤的台車橋樑,跨越過瑪陵坑溪,現在僅剩兩座橋橔還留在溪流上方,斷橋上還有一輛運煤台車,還原當年採礦歷史昔日福海煤礦規模龐大,日本時代就引進機械化設備開採煤礦,一直到民國70幾年後才停止開採,路邊設有紀念台車道,是拍紀念照的好地方。

1662886249-899609576-g_n

1662886450-4115936688-g_n

DSC_0218

富民親水公園

富民親水公園位於大華三路上的瑪陵坑溪,打造成的親水公園,這裡溪水清澈,由於封溪護魚,溪裡裡可見到豐富的魚群游來游去,在這裡戲水、吹山風,清爽無比,公園裡還有一條賞桐環狀步道,深靜清幽,可繞一圈踏青小健行,享受秘境般的青山綠水!

1662891044-1302610949-g_n

DSC_0223

DSC_0225

 焦炭窯遺址

從富民親水公園約六、七分鐘車程可到昔日光正煤業的焦炭窯遺址。焦炭窯是將開採出的生煤,在窯中24小時高溫燃燒,出窯經冷卻後形成熟煤使用,瑪西焦炭窯 於民國40年,利用瑪陵山區生產的麻尾石手工建造而成,不使用水泥,在民國64年結束燒炭,現在作為文史觀光景點,你可近距離往裡探看,感受前人的辛勞與當年煤礦產業的蓬勃發展盛況。

DSC_0239

1662891265-1790754893-g_n (1)

1662891418-15425187-g_n

DSC_0235

瑪陵坑壺穴與百年糯米橋

壺穴是夾帶砂石的強烈渦流在河床上進行鑽蝕作用所形成的壺狀凹穴,主要出現在河流上游,穴中有時還可以找到圓形石礫,在河床或海邊都會形成壺穴,海邊的壺穴受到波浪、潮汐的沖蝕,甚至可達直徑達1-2公尺,隨者時間推移壺穴也會逐漸擴大甚至相連,形成數個壺穴連在一起的複合壺穴。台灣的壺穴主要分佈在基隆河大華段、東海岸的石梯坪及恆春半島的珊瑚礁海岸、北部海岸的八斗子和平島公園、野柳等地。

DSC_0245

1662891669-1627855218-g_n

基隆河的壺穴是全台灣最為密集之處,最容易觀賞到壺穴景觀的地點,有侯硐站到三貂嶺站之間的侯硐壺穴、平溪線大華車站以下的大華壺穴群、貓空壺穴、基隆八斗子和平島公園皇帝殿一帶的壺穴以及七堵瑪陵坑「瑪西百年糯米橋」下的壺穴等等,其中以基隆暖江橋下的壺穴約有二千多個,是台灣壺穴型態最多樣、最密集的地區。

1662891618-347891803-g_n

1662891656-2314127214-g_n

瑪西百年糯米橋位於瑪西地區舊派出所對面,這座百年古橋有石砌的六角柱型橋墩,你可沿著橋邊的台階往下走到河谷近距離觀察到壺穴地形,遍佈在河床岩石上深淺、大小、型態不一的壺穴,有如巨石的酒窩,加上溪谷與遠方的石獅山相襯,景色優美,充滿歲月痕跡,可說是一處相當特別的地質景觀。實地走訪更是認識地質地形最直接的方法,不過千萬要注意安全喔。

DSC_0255

1662891689-289125311-g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