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著太平洋的桂濱是高知縣著名的景點,自古這裡便以賞月名所著稱。突出海面的龍王岬是桂濱的象徵,石岩上有祭祀海神大津見神的龍宮。
矗立在桂濱的龍馬銅像是高知人發起全國募款於1928年建造的,龍馬身穿和服褲裙,腳穿長筒皮靴,兩手揣在懷裡,眺望著太平洋。但是銅像太高,通常來到這裡都是下午,這時都是大逆光超難拍的。
面臨著太平洋的桂濱是高知縣著名的景點,自古這裡便以賞月名所著稱。突出海面的龍王岬是桂濱的象徵,石岩上有祭祀海神大津見神的龍宮。
矗立在桂濱的龍馬銅像是高知人發起全國募款於1928年建造的,龍馬身穿和服褲裙,腳穿長筒皮靴,兩手揣在懷裡,眺望著太平洋。但是銅像太高,通常來到這裡都是下午,這時都是大逆光超難拍的。
四萬十川是四國的第二大河,發源于高知縣西部渡川水系的干流,全长196公里,整條河流都沒有修水庫,原始自然、清澈见底,而有“日本最後的清流”之稱。
一彎清流,映著青青山脈,四萬十川的本流・支流共有約58條上架著沒有欄杆的“沉下橋”,這是為了雨季來臨時讓高漲的河水沒有阻力的通過橋樑,不僅是充滿智慧的設計,簡單的線條也與整個大環境融為一體,流露出說不出的美感。本流約22條,最靠近河口且最長的“沉下橋”為佐田沉下橋。距離中村駅約7公里,可租自行車騎過去約50分鐘可到達。
日本文化廳自今年開始設立「日本遺産」認定制度,「日本遺産」指的是與地域有關聯、具時代特徴的有形、無形文化財,第一回申請的共有83件,經審查後於4月24日發布經過認定的18件「日本遺産」。日本文化廳表示,此舉旨在向外國遊客宣傳地區寶貴的歷史文化財產,並重視能道出傳統文化魅力的故事性,以振興旅遊業。至2020年東京舉辦奧林匹克大會為止,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日本遺産」認定,直到達100件為止。
第一批出爐的「日本遺産」為:
1.近世日本教育遺産群-學習之心・禮節的本源-水戸市(茨城縣)、足利市(栃木縣)、備前市(岡山縣)、日田市(大分縣)
包括水戸藩藩校的「舊弘道館」、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學校「足利學校跡」、曾提供平民教育的「舊閑谷學校」、人才辈出的私塾「咸宜園舊址」等普及日本庶民教育,作為日本近代化原動力的教育遺產。
2.嬶天下―群馬的絹物語~桐生市、甘樂町、中之條町、片品村
群馬縣自江戶時代起開始盛行養蠶,當時便是由女性從事養蠶、製絲、編織來維持家計,所謂”嬶天下”指的便是由女性掌權的家庭。群馬的絹物語包括:桐生市:白瀧神社、舊模範工場桐生撚糸合資會社事務所棟、桐生新町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後藤織物、織物参考館”紫”、桐生織物會館舊館等6處。甘樂町:舊小幡組製絲磚造倉庫、甘樂町養蠶、製絲、編織資料、甘樂社小幡組由來碑等3件。中之條町:富澤家住宅、六合赤岩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等2處。片品村:永井流養蠶傳習所實習棟。
從大阪搭JR快速線到兵庫縣的姬路要一個多小時,下車時,整座城市正從晨曦中甦醒,在旅客服務中心填張表格,免費借了一輛單車,一路騎到姬路城,非常愜意。姬路城就鎮座在市中心,踩著單車繞在城的周遭,時間彷彿凍結在歷史的陳述之中,不受到時空變遷的影響,事實上,以姬路城為中心而發展的城下町,似乎也沒有多少變化,車輛稀少,安靜得像一幅畫。姬路城又稱「白鷺城」是日本最早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寶級建築,除了雪白的外牆、優美的造型、均衡的配置之外,更因為其江戶時代初期所建的天守、櫓等主要建築物都完整保存至今,而享有「日本第一名城」之稱。
姬路城整座城廓由渡櫓連接的大天守和3座小天守以及瞭望台、箭樓等83座建築群集合而成,現在我們所見的大天守建於慶長14年(1609),從外表看是5層,實際上是地下1層和地上6層的建築。蔚藍天空下,姬路城千鳥破風與唐破風相結合的天守群皎潔白壁,真如一隻隻振翅飛舞的白鷺,不愧為「日本第一名城」。城的雛型構築於1346年間,之後經過城主的改朝換代不斷增築,1601年間由徳川家康女婿池田輝政,花了8年的時間擴建,完成現在的結構,這座保持完善的木造城池,在1993年時,被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
姬路城池,是以防禦為重的迷宮設計,光是進進出出的門據說曾有80幾個,至今也仍有22個,即便我們已一直按著指示牌前進,卻仍然走著走著就「啊!錯了!」迷失了方向,古人的智慧真讓是我佩服,恨不得自己是個能夠攀簷走壁的忍者。進入堡內參觀,其實也很辛苦,急陡的樓梯真的需要用「爬」的,為了維護這座木造的古城,內部並未設置照明設備,經常是在昏暗中摸索前進,登上大天守的七樓,涼風吹來、視野無垠,感覺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這下根本不想下去了。天守的屋頂鎮守著鯱瓦。鯱是想象中的兇猛海魚,傳說一看到火就會張口噴水,具有鎮火的意義。在四百多年的歷史之中,姬路城雖歷經幕末戰亂和二次大戰的侵襲,卻總是奇蹟般的逃過劫難,使其博得「不戰、不燒之城」的美譽。
在天守閣內可看到歷代所鑄造的鯱。
by Terumasa
看過日劇"花嫁暖簾"嗎,故事說的嫁給金澤有名老牌旅館「神樂屋」的奈緒子,因為丈夫失蹤、沒有躦過「新娘暖簾」而不被婆婆承認......。「花嫁暖簾」是幕末至明治時期,加賀・能登・越中一帶的習俗,婚嫁時新娘子會帶著繡有娘家家紋的暖簾當嫁粧,婚禮時新娘子須穿過暖簾到夫家神壇前參拜祖先,才算踏出另一步的人生。
石川縣七尾市將於4月29日至5月12日舉辦第12回的「花嫁暖簾展」,在一本杉街上有將近50戶人家展示約150件華麗的花嫁暖簾。
這些花嫁暖簾都是精心製作,有棉、麻等材質,花色、圖案都是當時的最新流行,展出期間遊客可入屋欣賞這些美麗的暖簾,還可和屋裡的女主人聊聊當年的花嫁物語喔。
金澤有加賀「百萬石」城市之稱,1583年6月14日加賀藩祖・前田利家入主金澤城,以豐富的財力和權利投入文化、藝術、學術等的獎勵事業,其傳統工藝像是金箔、加賀友禪;傳統文化如茶道、能樂;飲食文化如加賀料理、和果子等代代傳承至今,讓金澤至今仍是一座"金金亮亮"的大城市。
金澤城 加賀百萬石的名城
金澤城是加賀藩前田家的根據地,在2008年指定被指定為國定史蹟,是日本全國唯一留有各式各樣石牆的城郭,城外配置了饒富野趣的高石牆,而藩主居住的御殿與庭園四周,則建築了充滿藝術氣息、設計感的敷寄之石垣。
遊客通常從石川門進入金澤城公園,不可思議的是石川門的屋頂「瓦片」竟然是用鉛做的,這是第11代藩主前田治修重建時,考慮到將來敵人攻打時,危急可以卸下來製作砲彈,十分特別。不過,金澤城真正的正門是「河北門」,與「石川門(重要文化財)」、「橋爪門」並稱為金澤城三御門。
每年有150萬人參加的靜岡「濱松祭」將於2015年5月3日 - 2015年5月5日舉行,濱松祭最有看頭的二大重頭戲便是傳說已有450年以上歷史的鬥風箏大賽以及絢爛豪華的御殿屋台遊行。
「濱松祭」的起源,據說是永祿年間(1558~1569年),當時的濱松城引間城主長男誕生,城中揚起大風箏來祝賀,至今濱松保留著在男孩誕生時放“第一支風箏”的傳統。活動將於濱松市的中田島沙丘舉行,5月3日濱松市174個町會放起自豪的大風箏和祝賀第一個男孩誕生的「初凧」,4、5日就是迫力滿點的鬥風箏大賽了,參賽者利用摩擦來割斷對方手上的風箏繩,超刺激的喔!
夜晚6點半開始,100多輛各町獨特的「御殿屋台」載著三味線、囃子隊,在濱松市中心區巡遊,絢爛豪華熱鬧非凡,此外每天還有風箏製作、街頭藝人表演、民謠等有趣的娛樂節目。
官網http://hamamatsu-daisuki.net/matsuri/index.html
到千年古湯道後溫泉除了泡湯之外,最好玩的就是搭少爺列車了,這是根據明治時代伊予鐵道的蒸氣機關車模型重新打造的,於2001年10月作為有軌電車恢復運行,重新穿梭在松山的街道上。
這也是夏目漱石小說"少爺"中所搭的列車,他在小說中描寫當時的列車為 "像火柴盒一樣的火車",現在的少爺列車也保持同樣的fU,又窄、又擠搖來晃去好有趣,好像回到明治時代喔!
少爺列車的運行區間有兩段,一是道後温泉⇔松山市駅,另一段是道後温泉⇔JR松山駅前⇔古町,單次票價大人300円、小孩200円。
下鴨神社是京都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原是古代豪族賀茂氏祭祀氏族的神社,平安遷都後成為京城的守護神社,與神社後的糾森林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京都三大祭的葵祭便是在此舉行。
葵祭
葵祭是距今約1500年前開始的賀茂御祖神社(下鴨神社)和賀茂別雷神社(上賀茂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動。 從5月初旬開始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前儀),5月15日舉行的葵祭的高潮“街頭之儀”中,穿著平安服裝的人們,有王朝畫卷一樣遊行約8公里的距離,充滿日本傳統審美意識的貴族服裝特別引人注目。
下鴨神社內有一株很有名的"光琳之梅",這株梅花因為被江戶時代的繪畫宗師尾形光琳作為其經典名作"紅白梅圖屏風"的取材對象而享有盛名,尾形光琳是京都吳服商人之子,他的繪畫手法既纖細又大膽,華麗又精緻,自成一格被後世尊為"琳派"畫風,這幅"紅白梅圖屏風"存於熱海的MOA美術館,被列為國寶。
信樂町是滋賀縣內擁有豐富歷史的信樂燒之里,從貴生川車站可搭信樂高原鐵道到信樂車站,這條鐵道只有14.7公里、6個站,單程只需 22 分鐘。
信樂是日本六大古窯之一,大約在1200多年前為了營建聖武天皇的離宮紫香樂宮的宮瓦而開窯,宗陶苑便是信樂燒的發祥地,也是日本最大的坡窯。
信樂燒又以狸貓的陶瓷製品著名,一走出信樂駅就可看到大大小小的信樂燒狸貓。傳說,昭和天皇前來視察信樂町之際,街道兩旁站立了大批的狸貓列隊歡迎天皇的到來,天皇一看深受感動,這一逸聞也流傳至今。
人氣商品的星巴克櫻花杯今年分兩彈推出,首批將於2015年2月15日上市,第二彈2月27日開賣 !
第一彈
第二彈
2月15日~ 3月17還推出櫻花巧克力拿鐵,別忘了去喝喝春天的滋味喔!
人吉享有九州的小京都之稱,是熊本縣最南端的城市,位於熊本與鹿兒島、宮崎兩縣的交界處,自古以來便是往來熊本、日向、薩摩之間的交通要衝,戰國時代(15世紀)時是相良氏的城下町。「人吉」便是因為過去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必須在此投宿的「舍」字拆解而來,歴史小説家司馬遼太郎在其『街道漫步』書中,盛讚人吉為「日本最豐富的隠藏之里
日本三大急流的球磨川發源于海拔1700多米九州山脈,悠悠地流過八代平原貫穿過人吉市中心流入八代海。 河流從陡峭的山體上奔流而下,到中游時水流變緩,然後在峽谷中轉為湍急的溪流,豐富多樣的水流使得人吉地區盛產香魚、優質米與清淨水釀造的球磨燒酒,可說是造就人吉的「母親河」,從人吉城跡對岸撘乘著小舟順流而下的梅花渡船遊,是來到人吉不可錯過的活動,不過平時寧靜無害的球磨川發起威來可是不得了,前2年大水災釀成了大災害,讓這個活動停擺了2年,克服許多困難整治河川、打造新船後,後終於在今年7/23重新首航了!但航程縮短為2.5km。(2022年7月更新 )。
人吉車站前的音樂鐘是依照昔日人吉城的樣子打造的,從早上9點開始每個整點都會有民謡「球磨的六調子」以及城主出巡和臼太鼓舞的人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