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細膩,味道深沉,香氣撲鼻的醬油,是日本人味蕾中永遠的醍醐味。以釀造醬油作為產業,誕生于紀州半島西海岸的湯淺,從木桶裡滴出來的第一滴醬油,就像水面上泛起的漣漪一樣的蔓延開來, 成為日本豐富飲食文化的基礎,也 成為世界各地許多人最愛 的 調味料。以漢字書寫的「醬油」一詞,首次出現在文獻裡的是安土桃山時代 慶長2年(1597年)發行的『易林本節用集』(各種用語的解説書)的食服項目 ,所謂的「醬油」意指「醬」壓榨出來的汁液,也就是 味噌衍生出的調味料。

湯淺町,自古便以港口城市繁榮,這裡是前往熊野朝聖、西國巡禮的旅人以及眾多的商人來來往往和貨物的集散地。湯淺的市容是由較為寬闊的街道和狹窄、迷宮式小巷組成,街道兩旁保留有江戸~明治時代的與釀造業相關的町家、土藏等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這裡的建築物不以華麗的裝飾取勝,而是以堅固、實用為原則,這一帶已被列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和日本遺產,漫步市街,老字號的大小醬油釀造場飄散出的醬油香氣撲鼻而來,還可逛逛醬油博物館深入了解的醬油醸造的歴史。

醬油製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建長元年(1249年)鐮倉時代的禪宗高僧法燈國師覺心前往宋朝的徑山寺(今浙江省徑山香壽禪寺)修行時學會了味噌的作法,1254年回國後在和歌山縣由良町建立「興國寺」教導僧侶製作。徑山寺味噌是一種用夏季野菜漬成的一種食用的味噌, 也就是現在金山寺味噌的鼻祖。覺心將此法傳授給了人們,之後在交通便利、水質良好的湯淺發揚光大而流行起來。在製作味噌的過程中,從蔬菜中滲出的液體會聚集在大桶底部流了出來,剛開始人們都把它扔掉,有一天,有人舀起一滴舔了舔,發現味道芳醇。就想以這個美味的汁來煮魚和蔬菜一定會很好吃,因此努力地去製造出這個汁,「醬油」就這樣誕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