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縣臼杵市三面環山、一面臨臼杵灣,是基督教大名大友宗麟(1530-87)所建的城下町,市中心仍保有豐富的史蹟,在市郊的深田區有平安時代中期(794-1192)留下的國寶「臼杵磨崖佛」(石雕佛像)。
國寶 臼杵石佛
「磨崖佛」指的是在自然岩壁直接彫刻的佛像,盛行於印度、中國等亞洲佛教圈,日本則盛行於平安時代(約1200年前),在日本全國各地現在確認的約有90處、約400尊的磨崖佛,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大分縣,百分之60-70都在這裡,縣內的磨崖佛分成以國東半島為中心的縣北地區、大分市以南的縣中・南部,佛像的規模與雕刻方法都不太一樣,縣北的磨崖佛如:熊野磨崖佛多為薄雕,縣中如元町、岩尼寺石佛、菅尾磨崖佛,南部如臼杵磨崖佛,大多分布在阿蘇火山灰堆積的溶結凝灰岩,質地較軟因此以丸彫居多,有較深的立體感, 其中規模、數量最大、雕刻品質最高超的就是臼杵的磨崖佛群,一般稱之為臼杵石佛。
臼杵石佛雕鑿在臼杵市深田盆地的凝灰岩壁上,大大小小約60多尊,但是,雕刻的確切年代、雕刻者是誰、為什麼雕刻在這裡等等的理由,至今仍是未解的謎,各方權威多年考證後推測是平安時代後期到鎌倉時代所雕,1000多年來,默默的守護著這一片大地。臼杵石佛群分為四處,包括Hoki 石佛第1群、Hoki 石佛第2群、山王山石佛、古園石佛群,在1995年6月被列為日本首個磨崖佛國寶。